核磁共振設備展示
來源:本站原創 作者:博羅惠博醫院核磁共振是一種物理現象,作為一種分析手段廣泛應用于物理、化學生物等領域,到1973年才將它用于醫學臨床檢測。為了避免與核醫學中放射成像混淆,把它稱為核磁共振成像術(MR)。
MR是一種生物磁自旋成像技術,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運動的特點,在外加磁場內,經射頻脈沖激后產生信號,用探測器檢測并輸入計算機,經過處理轉換在屏幕上顯示圖像。
MR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醫學影像學中的其他許多成像術,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術,因此,它對疾病的診斷具有很大的潛在優越性。它可以直接作出橫斷面、矢狀面、冠狀面和各種斜面的體層圖像,不會產生CT檢測中的偽影;不需注射造影劑;無電離輻射,對機體沒有不良影響。MR對檢測腦內血腫、腦外血腫、腦腫瘤、顱內動脈瘤、動靜脈血管畸形、腦缺血、椎管內腫瘤、脊髓空洞癥和脊髓積水等顱腦常見疾病非常有效,同時對腰椎椎間盤后突、原發性肝癌等疾病的診斷也很有效。